岁末年初话创新 ⑩|分层分类支持优秀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来源:信阳技术交易市场
时间:2023-03-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2年,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充分释放合署办公效能,着力整合打通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服务体系,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

  加码助力小微企业,壮大基本盘

  推动创业孵化机构“房租减免”

  指导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发布《关于协同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稳定发展的倡议书》,引导北京市孵化器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182家孵化器响应号召,为4300余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4.03亿元。为进一步鼓励承租非国有房屋孵化器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2022年6月,联合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加快落实承租非国有房屋科技型孵化器房租减免补贴政策的通知》和操作指引,会同各区对相关孵化器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给予50%的资金补贴支持,带动北京市50家承租非国有房屋的孵化器为900余家中小企业减免房屋租金4900余万元,助推孵化器与企业携手应对疫情冲击。

  翠湖科创孵化器积极为在孵企业航天智控(北京)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减免房租260余万元;宏福科技孵化器为入孵企业减免200余万元房租;赢家伟业孵化器顶着自身租金压力,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187万元,并主动降低100多项优质创业服务项目的价格;九州通生物医药孵化器为105家入孵企业减免租金892.6万元……各孵化器携手企业共克时艰,缓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助力企业稳定发展。

  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创新

  同往年相比,创新举措体现在:一是力度大,平均支持额度达12.6万元,相较2018-2021年大幅提高,有效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导向明,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领域,成立时间在5年内或当年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增量均达到100万元以上,人员规模100人以下等条件的企业,确保普惠、精准支持到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初创期硬科技企业;三是时限短,企业信息核验、信用查询等工作环节由“串联”改“并联”,实施周期由往年的160余天压减至70天内。

  2022年给予1400余家企业资金支持,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达45倍。获支持企业共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7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742件、PCT专利211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138件;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知识产权19.2件,比上年度获支持企业平均水平(12.5件)多6.7件。

  通过建立财税政策联动机制,引导企业积极申请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申请支持资金项目的2000余家企业共向税务机关申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度达到101.4亿元,预计减免企业所得税近12.7亿元。

  一方面,获得支持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如:国汽智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将获得的小微研发支持资金用于进行动态高精基础地图平台项目研究,致力于2~3年内成为高精度地图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北京特纳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将获得的小微研发支持资金用于进行面向企业和数据中心的PCIe 5.0 SSD主控芯片项目研发,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控制器厂商及高端存储器产品品牌。

  另一方面,获得支持企业融资能力表现突出。如: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6轮投资,总融资额近20亿元,目前公司估值约100亿元;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一年多已获得超3亿元融资,估值超10亿;京东方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申请IND批件,计划获得IND批件后启动外部融资,本轮计划出让10%的股权,融资8000万元,支持产品用于重症心衰的I期及II期临床试验,同时支持其他适应症的临床前研究。

  深入推进创新券政策实施

  推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共计21家单位的38家实验室与45家小微企业、1家创业团队签订合同,总额近1200万元,按照创新券管理办法规定的超额累退比例法,共支持创新券资金近800万元。北京中瑞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分子与微结构可控高分子材料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了一项创新券项目合作,由实验室基于其科研仪器设备和在复合材料、工艺及结构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基础,帮助企业解决了研发过程中的皮肤生物3D打印角蛋白生物墨水制备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营业收入300万元的突破。

  精准培育硬科技初创企业,挖掘潜力盘

  持续挖掘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优质硬科技初创企业,初步形成中关村特色的“大赛挖掘+专项支持+空间集聚+精准服务”前沿技术培育生态体系。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政策探索,逐步建立“双渠道征集、非共识遴选、渐进式资助、陪伴型跟进、可容错考核、全链条服务”的非共识项目评价管理新机制。先后给予40余家前沿技术企业及15个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约1.3亿元资金支持。

  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为推动更多企业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筑基”,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动员”的工作思路,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行业协会等作用,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相关政策、组织政策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2年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达到1.55万家,较前一年实现翻番增长。截至2022年10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金额约329亿元,实际减免企业所得税6.46亿元。

  全方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夯实主力盘

  实施高企“三大工程”

  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实施“三大工程”进一步支持和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7项支持和服务高企发展措施,实施“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三大工程。

  “筑基扩容”方面:迎难而上,市区联动、合力推进高企认定工作有序开展,有效抑制高企保有量下滑态势,实现逆势上扬。

  “小升规”方面:会同各区(含经开区)按程序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小升规”培育清单近千家,按照“免申即享”方式支持资金近2亿元。

  融硅思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能科瑞元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表示,“小升规”企业奖励措施为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融资贷款、复工复产绿色通道等各项服务措施,帮助企业减轻了经营压力,大大降低了疫情对公司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规升强”方面:推荐符合条件的高企纳入“规升强”清单,纳入财源建设重点企业和“服务包”机制,做好对企业经营的监测服务。支持“规升强”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未来前沿技术突破,推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报备即批准”试点工作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试点覆盖范围。市区两级联动召开各类宣讲会140余场次,覆盖企业1.4万余家。在高企认定管理工作网设立专门入口,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报备即批准”,实行“随申请、随认定、随报备”。大力推进“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实行全程网办。对于通过政务大数据共享联网取得的企业登记注册、知识产权、人员等数据,企业无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截至2022年年底,北京市累计有208家企业通过试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企业从申请认定到取得证书最短用时仅一个月,较常规流程大幅压缩80%以上。

  统筹服务独角兽企业,提升价值盘

  统筹北京市资源,依托市级“服务包”机制协调解决独角兽企业诉求200余项。开展独角兽企业“助航计划”系列活动11场,惠及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400余家次。推动成立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

  2022年,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别以102家、143家持续领跑全国。一批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在经济低迷之下逆势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如,海博思创在新能源、智能电网、传统发电领域储能电池管理关键技术和先进储能系统集成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带动公司业务和营收持续增长,连续两年在国内新增储能系统投运装机量市场占有率第一,2022年上半年营收快速增长近2倍;思灵机器人首创研发的力控机械臂落地应用开辟新赛道,带动企业在2022年资本寒冬中成功融资2亿元。

  聚力打造领军企业,强化战略盘

  研究制订《北京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指引》(含《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工作机制》),明确创新联合体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建设要求、组建条件、组建方式、推荐程序、支持举措和监督管理等。率先支持兆易创新、旷视等7家领军企业牵头实施“强链工程”,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首批支持包含小米、快手、美团、京东等在内的8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及包含星河动力、银河航天、第四范式等在内的8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覆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进储能等多个重点高精尖产业领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引导重点平台企业科技转型,开展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布局,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推荐小米集团牵头组建科技部首个国家级创新联合体(3C智能制造)。依托支持其牵头建设的3C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一体两翼”的组织管理架构,探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出题、多方出资、科企共研、企业验收、成果共享”的科研机制,建立各创新主体认可的协同创新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等,为实践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更好支撑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垫定了坚实基础。

Top Copyright © 2020 信阳技术交易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信阳技术交易市场
关闭
19913769651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